新闻资讯

Technical articles

×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锂电池热失控的气体成份有哪些?

来源:德克西尔 时间:2024-12-20 15:00:16

        锂电池热失控产生的气体成分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二氧化碳(CO₂)

        这是一种常见的气体产物。在电池热失控过程中,当电池内部的有机电解液等成分发生分解和燃烧反应时会产生二氧化碳。例如,碳酸酯类电解液在高温下分解,其中的碳元素会与氧气结合形成二氧化碳。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加会对环境产生温室效应。在电池热失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情况下,如果处于密闭空间,会使空间内氧气含量相对降低,可能导致人员窒息。

        2.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主要是由于电池内部材料在不完全燃烧或复杂的热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当电池热失控导致内部的碳基材料(如石墨负极等)不能完全氧化时,就会产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属于一种剧毒气体,它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其结合能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很多。一旦人体吸入一氧化碳,会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从而导致人体组织器官缺氧,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3.氢气(H₂)

        电池热失控时,一些金属氢化物(如果有)的分解或者水电解质(如果存在)的分解反应可能会产生氢气。例如,在含有少量水分的电池体系中,高温下水分会发生分解反应

        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在空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达到 4.0% - 75.6% 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所以电池热失控产生的氢气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4.甲烷(CH₄)

        甲烷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电池内部有机成分(如某些有机粘结剂或电解液中的添加剂)在高温和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下分解产生。

        它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当电池热失控产生甲烷时,若遇到火源等情况,会引发燃烧,加剧事故的危害。

        5.乙烯(C₂H₄)

        乙烯也是有机电解液等成分在高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在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电解液中的一些复杂有机化合物会发生裂解反应,生成乙烯等小分子烃类化合物。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它在电池热失控的场景下是易燃气体,容易引发火灾。其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 2.7% - 36%。

        6.丙烯(C₃H₆)

        与乙烯类似,丙烯也是从电池内部有机材料分解而来。电解液中的长链有机化合物在高温和复杂化学反应下,可能断裂生成丙烯。

        它同样是一种易燃气体,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适当的浓度和火源条件下会发生爆炸,从而扩大电池热失控事故的危害范围。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传感器知识

公众号:德克西尔

传感器产品二维码

加微信

购买传感器产品

微信号:Drksir-13515810281

相关内容推荐
锂电池早期预警与紧急处理系统的应用案例有哪些?

锂电池早期预警与紧急处理系统的应用案例有哪些?

                    1.电动汽车领域        特斯拉案例:特斯拉汽车在其电池管理系统中集成了早期预警与紧急处理机制。其车辆配备了大量的温度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压力和气体传感器相关技术应用。当传感器检测到电池温度异常升高或者电池模块间的电压差出现异常波动时,系统会判定为潜在的热失控风险。例如,在早期的一些案例中,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检测到某个电池模组温度上升速率过快,立即通过车内的显示屏向驾驶员发出警报,提示 “电池系统异常,请谨慎驾驶并寻找安全地点停车”。同时,车辆会自动降低动力输出,避免电池的进一步负载,减少热量产生。在停车后,车辆会自动切断高压电路,防止热失控进一步发展。如果检测到热失控已经发生并且引发火灾,车辆的灭火系统会启动,利用内置的灭火剂对电池舱进行灭火处理。        比亚迪案例: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同样重视电池热失控的早期预警和紧急处理。其采用了智能电池管理系统,通过多个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池状态。例如,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电池模组内部压力升高时,系统会判断可能出现热失控倾向。此时,一方面会向驾驶员发出警报,另一方面会启动冷却系统加强散热。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如检测到热失控已经引发烟雾或者火焰,车辆会自动开启紧急灭火装置,并且通过车联网系统将车辆的位置和电池故障信息发送给售后救援团队和消防部门,方便及时救援。        2.储能电站领域        宁德时代储能系统案例:宁德时代在其储能电站的电池系统中,应用了先进的早期预警和紧急处理系统。在电池模组周围布置了高精度的气体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电解液分解产生的气体以及电池内部压力变化。一旦气体浓度超过设定阈值或者压力出现异常升高,监控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通知现场运维人员。同时,系统会自动启动隔离程序,将出现异常的电池模组从整个储能系统中隔离出来,防止热失控在电池阵列之间蔓延。并且,储能电站还配备了灭火系统,当热失控引发火灾时,灭火系统会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释放灭火剂(如七氟丙烷等)进行灭火,有效降低火灾损失。        阳光电源储能案例:阳光电源的储能系统也有类似的应用。在早期预警方面,通过在电池舱内安装密集的传感器网络,包括温度、气体和压力传感器等多种类型,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监测体系。当传感器数据显示电池出现热失控迹象时,系统会迅速将数据传输到远程监控中心。在紧急处理环节,除了切断故障电池的电路和启动隔离措施外,还会调整储能系统的运行策略,如降低整体功率输出或者切换到备用电源,以保障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现场的灭火设施会被激活,对热失控区域进行灭火处理,避免火灾对整个储能电站造成毁灭性打击。
2024.12.20
早期预警与紧急处理系统在锂电池热失控管理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早期预警与紧急处理系统在锂电池热失控管理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早期预警系统的关键作用        及时发现异常:早期预警系统能够在锂电池热失控的初期阶段,甚至在热失控迹象刚刚出现时就检测到异常情况。例如,通过气体传感器监测电解液分解产生的一氧化碳、氢气等特征气体,或者利用压力传感器感知电池内部因化学反应导致的压力升高。这种早期检测可以比传统的温度监测等方式更早地发现潜在的热失控风险,为后续的处理争取宝贵的时间。        风险评估与分级:可以根据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对热失控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和分级。例如,当气体浓度刚刚超过预警阈值或者压力稍有升高时,判定为轻度风险;当气体浓度快速上升且压力急剧增大时,判定为高风险。这样的分级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对于轻度风险,可以先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局部检查;对于高风险,则可以立即启动全面的紧急处理程序。        保障人员安全:在诸如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场景中,早期预警能够及时通知操作人员、驾驶员或附近人员。例如,在电动汽车中,当预警系统检测到热失控风险时,会通过车内的警示灯闪烁、声音警报等方式提醒驾驶员,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将车辆安全停靠在路边,远离人群密集区和易燃易爆区域,从而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2.紧急处理的核心价值        防止事故升级:紧急处理系统在收到预警信号后,能够迅速采取措施防止热失控事故进一步恶化。比如,及时切断电池的充放电电路,阻止电池继续产生热量,这对于控制热失控的发展非常关键。在储能电站中,紧急切断电路可以避免热失控在电池模组之间传播,防止大规模的电池火灾或爆炸。        隔离危险区域:对于大型的锂电池应用场景,如储能系统,紧急处理系统可以启动隔离装置,将出现热失控迹象的电池模组与其他正常模组隔离开来。这就像在火灾中设置防火隔离带一样,能够有效阻止热失控的蔓延,减少受损范围,保护其他未受影响的电池和设备。        灭火和减灾:在热失控引发火灾的情况下,紧急处理系统可以启动消防系统,选择合适的灭火剂来灭火。例如,针对锂电池火灾,全氟己酮等灭火剂能够有效抑制火焰,减少热量释放和有毒气体的产生。通过及时灭火,可以将热失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达到保护设备、设施以及周围环境的安全的效果。
2024.12.19
锂电池热失控的原因有哪些?

锂电池热失控的原因有哪些?

        锂电池热失控的原因是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导致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内部因素:        1.电池生产缺陷        极片毛刺: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如果极片裁切或加工不精细,产生的毛刺可能会刺破隔膜,使正负极直接接触,造成内部短路。例如,裁切极片的刀具磨损或调试不当,就容易导致极片出现毛刺。        隔膜缺陷:隔膜的质量和完整性对锂电池的安全至关重要。如果隔膜存在孔隙过大、厚度不均匀或有破损等问题,正负极之间的隔离效果就会降低,容易引发短路。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问题、制造工艺不稳定等都可能导致隔膜缺陷。        装配不当:电池组装过程中,如果极片与隔膜的装配位置不准确,或者电池内部的零部件安装不牢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振动、晃动等原因导致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引发短路或其他异常情况。        2.材料老化        正极材料老化:长期使用或在不适当的环境下存储,正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会逐渐发生变化。例如,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容易发生结构坍塌、相变等问题,导致活性物质减少、内阻增加,同时可能释放出氧气,增加热失控的风险。        负极材料老化: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不断地进行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出现表面结构损坏、SEI(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固体电解质界面膜)膜增厚等现象。SEI 膜增厚会增加电池的内阻,使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热量;负极表面结构损坏则可能导致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过程异常,引发局部过热。        电解液老化:电解液在长期使用或高温环境下会发生分解、氧化等化学反应,产生气体、杂质等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电解液的导电性和稳定性,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甚至引发热失控。例如,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在高温下容易挥发、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增加了电池的安全隐患。        3.锂枝晶生长        在锂电池充电过程中,如果充电速度过快、电流过大或者电池温度过低,锂离子在负极表面的沉积不均匀,就会形成锂枝晶。锂枝晶会不断生长,可能会穿透隔膜,导致正负极短路,从而引发热失控。        二、外部因素:        1.高温环境        外界高温:如果锂电池处于高温的环境中,如在炎热的夏季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或者在高温的设备内部使用,电池的散热速度会减慢,热量积累迅速,容易引发热失控。例如,在一些高温地区的户外储能设备中,锂电池就面临着较高的热失控风险。        内部发热:锂电池在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电池的散热系统不良,无法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就会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当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就会引发热失控。        2.过充过放        过充:过度充电会使锂电池中的活性物质过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过充可能导致正极材料分解、释放出氧气,氧气与电解液等物质发生反应,进一步加剧热量的产生。如果电池的保护电路失效或充电设备故障,无法及时停止充电,就容易引发热失控。        过放:过度放电会使电池内部的结构受到破坏,导致负极的铜箔溶解,形成 “析铜” 现象。析铜会在电池内部形成短路,引发发热和热失控。此外,过放还会降低电池的容量和寿命。        3.机械损伤        锂电池受到挤压、碰撞、针刺等机械外力作用时,电池的外壳可能会变形、破裂,内部结构也会受到破坏。这种情况下,正负极之间的隔膜容易被刺破,导致短路,从而引发热失控。        三、电池管理系统故障        电池管理系统(BMS)是对锂电池进行监控和管理的重要部件。如果 BMS 出现故障,无法准确地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或者无法有效地控制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就可能导致电池出现过充、过放、过热等异常情况,进而引发热失控。例如,BMS 的传感器损坏、控制芯片故障等都可能影响其正常工作。
2024.12.19
在线客服

业务咨询

技术咨询

售后服务

PC端自动化二维码
135-1581-0281 (即时通话) 459879587 (在线询价) 135-1581-0281 (长按复制)
扫码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