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Technical articles

×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电池热失控气体监测传感器:储能安全的关键守护者

来源:德克西尔 时间:2024-12-16 10:00:53

        一、引言

        随着能源转型的加速,储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电池热失控问题一直是储能安全的重大威胁。电池热失控预警技术的发展对于保障储能电站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其中气体监测传感器在这一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传统消防预警技术的局限

        传统消防预警技术以烟感、温感为代表,通过监测电池外表面温度和火灾烟雾浓度来判断电池热失控状态。然而,这种方式存在明显的不足。

        电池热失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内部开始发生异常反应到外部表现出的温度升高和烟雾产生,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传统的温感、烟感技术在个过程中反应滞后,往往无法在热失控的早期及时察觉。当传感器终于检测到温度或烟雾浓度异常时,电池内部的热失控可能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此时再采取措施往往难以有效阻止热失控的进一步恶化,可能导致火灾甚至爆炸等灾难性后果,给储能电站的安全带来巨大风险。

        三、特征气体预警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一)优势

        1.早期预警能力

        以氢气、一氧化碳等热失控产气识别为代表的特征气体预警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在电池热失控的早期阶段,内部化学反应就会释放出氢气、一氧化碳等特征气体,这些气体的出现远远早于温度的显著上升和烟雾的产生。因此,通过检测这些特征气体,能够在热失控的萌芽阶段就敏锐地捕捉到异常信号,为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预防热失控事故的可能性。

        2.准确性与可靠性

        该技术对热失控的识别准确且可靠性高。因为电池热失控产生的特征气体具有特定的成分和浓度变化规律,与其他正常运行状态或一般性故障产生的气体有明显区别。这使得气体监测传感器能够基于这些独特的气体特征,准确地判断电池是否处于热失控状态,减少误判的可能性,为储能电站的安全监测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保障。

        (二)挑战

        1.气体扩散规律受舱内环境影响

        储能电站的舱内环境复杂多样,包括气流、温度分布、通风状况等因素都会对气体的扩散产生干扰。在不同的舱内环境条件下,热失控产生的气体可能会出现局部积聚或快速扩散的情况,导致传感器检测到的气体浓度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例如,在通风不良的区域,气体可能会积聚,使得传感器检测到的浓度过高,而在气流较快的区域,气体可能被迅速吹散,导致传感器检测到的浓度过低。这就给气体监测传感器的准确测量带来了很大困难,需要在传感器的布置和算法设计上充分考虑舱内环境的复杂性,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2.预警浓度阈值依赖专家经验

        目前,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工况下的电池热失控,特征气体的预警浓度阈值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在实际应用中,预警浓度阈值的设定主要依赖专家经验。然而,这种依赖主观性的方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同的专家可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设定不同的阈值,这就导致预警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表现不稳定。有时可能会因为阈值设定过高而出现漏报情况,即电池已经处于热失控的危险状态,但系统未能及时发出预警;有时又可能因为阈值设定过低而出现误报情况,频繁的误报不仅会增加运维成本,还可能降低工作人员对预警系统的信任度,影响其实际应用效果。

        四、提升气体监测传感器性能的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升电池热失控气体监测传感器的性能,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深入研究产气机理

        加强对电池热失控产气机理的研究,全面深入地了解不同电池体系(如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在各种工况(如充放电状态、不同温度环境等)下气体的产生规律和成分特征。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建立更加准确的气体产生模型,为更科学合理地设定预警浓度阈值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只有准确掌握了电池热失控产气的本质规律,才能更加精准地利用气体监测传感器进行早期预警。

        (二)技术创新与算法优化

        1.先进传感技术应用

        结合先进的传感技术,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例如,采用新型的气体传感材料和制造工艺,提升传感器对低浓度气体的检测能力,使其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热失控早期产生的微量特征气体。同时,通过优化传感器的结构设计,降低环境因素(如湿度、灰尘等)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提高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数据分析算法优化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气体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通过建立智能的数据分析模型,能够自动识别和适应不同舱内环境下的气体扩散规律,对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实时校准和修正,提高气体浓度测量的准确性。此外,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不断优化预警模型,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误报和漏报的发生。

        (三)实验与验证

        开展大量的实验和现场验证工作,积累丰富的实际运行数据。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各种不同的电池热失控场景,对气体监测传感器的性能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估。同时,在实际的储能电站中进行现场安装和试用,验证传感器在实际运行环境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实验和现场数据的分析总结,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完善传感器的性能和预警系统的功能,确保其能够满足储能电站安全监测的实际需求。

        五、结论

        电池热失控气体监测传感器作为储能安全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尽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它对于保障储能电站的安全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深入的研究和不断的优化,我们有信心克服现有困难,提升气体监测传感器的性能,使其在储能电站的安全保障中发挥更加卓越的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经验的积累,相信电池热失控气体监测传感器将朝着更加智能、准确、可靠的方向发展,为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筑牢坚实的安全防线,助力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传感器知识

公众号:德克西尔

传感器产品二维码

加微信

购买传感器产品

微信号:Drksir-13515810281

相关内容推荐
基于气体监测的电池热失控监测预警系统的优势有哪些?

基于气体监测的电池热失控监测预警系统的优势有哪些?

        基于气体监测的电池热失控监测预警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高灵敏度与早期预警能力:        气体释放的先导性:在电池热失控过程的早期,内部化学反应就开始产生气体,此时电池的温度、电压等参数可能尚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气体已经开始释放。因此,通过监测气体能够更早地发现电池的异常状态,为预警争取宝贵的时间,在热失控尚未发展到严重程度之前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例如,在一些实验中发现,气体传感器对热失控行为的响应明显早于温度、电压等其他传感器。        浓度变化的敏感性:电池热失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浓度会随着内部反应的加剧而快速上升,气体监测系统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种浓度变化,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也能被监测到,从而实现对热失控的高精度监测预警。        2.特异性强:        独特的气体成分:电池热失控时会产生特定的气体产物,如一氧化碳(CO)、氢气(H₂)、二氧化碳(CO₂)、碳氢化合物等,这些气体的产生与电池的热失控过程紧密相关。通过对这些特定气体的监测,可以准确地判断电池是否处于热失控状态,而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具有很强的特异性。        与其他故障的区分性:与电池的其他故障(如轻微的自放电、正常的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度波动等)相比,热失控产生的气体在成分和浓度上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基于气体监测的预警系统能够准确地区分电池的正常状态和热失控状态,减少误报的可能性。        3.全面性:        反映电池内部状态:气体是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的产物,其产生和释放过程与电池内部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密切相关。通过对气体的监测,可以获取电池内部的信息,如电极材料的分解、电解液的反应、隔膜的损坏等,从而全面地了解电池的状态。        适用于多种电池类型和应用场景:无论是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还是其他类型的电池,在热失控时都会产生气体。因此,基于气体监测的监测预警系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该系统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电站、便携式电子设备等不同的应用场景,为电池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        4.非接触式监测:        不影响电池正常运行:气体监测传感器可以安装在电池的外部,通过对周围气体的采样和分析来监测电池的状态,不需要与电池直接接触。这种非接触式的监测方式不会对电池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也不会干扰电池的内部结构和性能。        易于安装和维护:相比于一些需要植入电池内部的监测设备(如植入式温度传感器等),气体监测传感器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不需要对电池进行复杂的改装和拆卸。同时,气体监测传感器的维护也相对容易,只需要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和清洁即可。        5.可与其他监测技术相结合:        多参数综合判断:气体监测可以与温度、电压、压力等其他监测技术相结合,形成多参数的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对多种参数的综合分析,可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全面地了解电池的状态。        弥补其他技术的不足:温度、电压等监测技术在热失控的早期预警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气体监测技术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在电池热失控的初期,温度和电压的变化可能不明显,但气体已经开始生成并释放,此时气体监测技术就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024.12.13
电池热失控对电池寿命有何影响?

电池热失控对电池寿命有何影响?

        1.化学结构破坏        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电池内部会发生一系列剧烈的化学反应。例如在锂离子电池中,高温会导致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像常见的锂镍钴锰(NCM)三元正极材料,在热失控温度下,晶格中的锂离子会失去原有的有序排列,导致正极材料的性能下降。这种结构破坏是不可逆的,会使电池的容量和性能大幅降低。        同时,电池的负极材料也会受到影响。以石墨负极为例,高温可能会使石墨表面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破裂。SEI 膜原本起到保护负极和控制锂离子传输的作用,破裂后会导致负极与电解液直接接触,进一步引发副反应,加速电池的老化。        2.电解液分解与损耗        热失控会引起电解液的大量分解。电解液是电池中离子传输的介质,对于电池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在高温下,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如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等)会发生分解反应。这些分解反应不仅消耗了电解液,还会产生气体,导致电池内部压力增大。        电解液分解后,其组成成分发生改变,离子传输能力下降。例如,分解产物可能会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阻碍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从而降低电池的充放电效率。随着电解液的不断损耗和性能下降,电池的循环寿命会显著缩短。        3.内部短路的产生和加剧        热失控过程中,电池内部的隔膜可能会因为高温而熔化、收缩。隔膜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电池正负极直接接触,一旦隔膜损害,就会导致正负极短路。例如,在热失控初期,隔膜的局部缺陷可能会引起轻微的短路,产生少量的热量。随着热失控的发展,短路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短路会导致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出现异常的大电流,根据焦耳定律(Q = I²Rt,Q 为热量,I 为电流,R 为电阻,t 为时间),大电流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进一步加速电池的损坏,使电池的寿命急剧减少。这种恶性循环会使得电池很快失去其原有的功能。        4.活性物质脱落与损失        剧烈的温度变化和内部压力变化会导致电池电极上的活性物质脱落。例如,在高温下,正极材料的颗粒可能会从集流体上脱落。这些脱落的活性物质会在电池内部堆积,无法再参与电化学反应。        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活性物质的损失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随着活性物质的不断脱落,电池的可用容量会逐渐降低。而且,脱落的物质可能会堵塞电池内部的通道,影响电解液的流动和离子的传输,进一步降低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2024.11.19
电池热失控监测系统是如何做到预防电池热失控事故的发生的?

电池热失控监测系统是如何做到预防电池热失控事故的发生的?

        电池热失控监测系统对电池包前期产生气体浓度的检测是预防电池热失控事故的重要手段。        一、气体产生的原理与热失控的关联        1.氢气(H₂)        在电池的工作过程中,尤其是在锂离子电池中,当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发生分解时会产生氢气。例如,在电池过充或者内部短路的情况下,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可能会与电解液发生异常反应。对于锂金属电池,锂会与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当氢气浓度开始上升,这往往是电池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副反应,可能是热失控的前奏。因为氢气的产生通常伴随着大量的热量释放,而且氢气本身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其积累会增加电池发生爆炸的风险。        2.二氧化碳(CO₂)        二氧化碳的产生也与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有关。当电池的负极材料(如石墨)在高温或者异常的电化学反应下,可能会与电解液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外,在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电池外壳材料或者电池内部的隔膜等有机成分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如果监测到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这表明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电池过热或者内部短路导致的,这是电池热失控正在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        3.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通常是在电池内部有机成分不完全燃烧或者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比如,当电池隔膜受热分解或者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在高温下分解时,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它的出现意味着电池内部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热失控情况,可能是由于电池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或者遭受了严重的外部撞击等原因导致的。        二、气体检测技术原理        1.电化学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是检测气体浓度的常用技术之一。对于氢气检测,它利用氢气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电流信号。根据法拉第定律,产生的电流大小与氢气的浓度成正比。这种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能够在较低的氢气浓度下就发出警报。        对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检测,电化学传感器同样基于它们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一氧化碳在传感器的工作电极上被氧化,二氧化碳则通过与传感器内的电解质发生反应,产生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实现对这两种气体浓度的精确测量。        2.红外吸收光谱技术        红外吸收光谱技术是基于不同气体分子对特定波长红外光的吸收特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红外波段有特征吸收峰。例如,二氧化碳在 4.26μm 附近有强烈的吸收峰,一氧化碳在 4.6μm 左右有吸收峰。通过发射红外光并检测被气体吸收后的光强度变化,就可以计算出气体的浓度。这种技术具有高精度、非接触式的优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气体浓度,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气体。        3.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利用某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如 SnO₂、ZnO 等)在吸附气体分子后其电学性能(如电阻)发生变化的原理。对于氢气检测,当氢气分子吸附在半导体表面时,会导致半导体的电阻下降。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可以确定氢气的浓度。对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有类似的基于半导体材料与气体相互作用导致电学性质改变的检测机制,不过其选择性相对较弱,需要结合其他技术来提高对特定气体的检测准确性。        三、基于气体浓度检测的预警与控制策略        1.预警阈值设定        根据电池的类型、容量、工作环境等因素,设定不同气体浓度的预警阈值。例如,对于氢气浓度,当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如 0.1% - 0.5%)时,系统就会发出一级预警,提示电池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对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根据其与电池热失控的关联程度,也会设定相应的阈值。当一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如 50ppm - 100ppm)或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如 1% - 2%),系统会判断电池的安全状况正在恶化。        2.分级响应措施        当气体浓度超过预警阈值后,系统会采取相应的分级响应措施。在一级预警阶段,可能会启动简单的通风措施,将含有高浓度气体的空气排出电池舱,同时降低电池的充放电功率,以观察电池状态是否能够恢复正常。        如果气体浓度继续上升,达到二级预警甚至更高等级的预警,系统会采取更为激进的措施。例如,紧急切断电池的充放电电路,启动冷却系统,甚至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紧急撤离,以避免电池热失控引发的严重后果,如火灾或者爆炸。
2024.11.18
在线客服

业务咨询

技术咨询

售后服务

PC端自动化二维码
135-1581-0281 (即时通话) 459879587 (在线询价) 135-1581-0281 (长按复制)
扫码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