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随着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锂离子电池(LIBs)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低自放电率等特点成为了这些应用中的首选储能设备。然而,尽管LIBs在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安全性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电池热失控现象——一种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火灾甚至爆炸的状况。本文将探讨导致热失控的三大因素:机械滥用、电滥用和热滥用,并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触发热失控事件的。
一、机械滥用
机械滥用是指电池遭受物理性的损害,这包括挤压、穿刺、弯曲、掉落等外部力量作用于电池之上的情形。这类滥用能够直接破坏电池内部结构,导致内部短路。例如,在车辆碰撞事故中,电池包可能会遭受严重的机械冲击,进而导致隔膜破裂,使得正负极材料直接接触,从而引发电池内部短路。
二、电滥用
电滥用是指对电池进行超出正常操作范围的操作,主要包括过充、过放以及快速充电等行为。当电池被过度充电时,锂离子会大量沉积在负极表面形成锂枝晶,这些枝晶可能穿透隔膜导致内部短路。另一方面,如果电池过度放电至低于推荐的电压下限,也可能损坏电池结构,引发热失控。此外,快速充电虽然能缩短充电时间,但也会增加电池内部的温升速率,导致电解液分解,产生可燃及有害气体,进一步加剧电池的热稳定性问题。
三、热滥用
热滥用是指电池在过高温度环境下运行或储存,导致电池内部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变化。高温不仅加速了电解液的挥发和分解,还会促使副反应的发生,如SEI膜的分解、电解液与正负极材料之间的反应等,这些过程都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当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无法及时释放时,就会引发热失控。
热失控机理
当上述任一滥用条件触发后,电池内部的温度开始上升,导致一系列放热反应的发生。首先,电解液与SEI膜的分解会释放出热量,随后正极材料开始分解,释放氧气并与负极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增加热量产生。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电池内部的压力也会增加,最终可能导致电池壳体破裂,释放出可燃气体,进而引发燃烧或爆炸。
结论
为了确保锂离子电池的安全使用,制造商和用户都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避免上述三种滥用情况的发生。对于制造商而言,提高电池的设计水平、优化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及采用更先进的材料都是重要的手段;而对于用户来说,则需要遵循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指南,避免电池遭受任何形式的滥用。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发展,未来我们有望实现更加安全可靠的锂离子电池技术,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传感器知识
公众号:德克西尔
加微信
购买传感器产品
微信号:Drksir-1351581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