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Technical articles

×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之碰撞试验标准

来源:德克西尔 时间:2023-11-27 16:35:07

        由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技术特点和所用燃料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汽油车发展历程已过百年,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公众对其安全性稳定性存疑,在选择燃料电池车时存在较多的顾虑。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进行与传统燃油车相似的车辆测试之外还需要针对氢燃料的储运方式、氢气易燃的特性,采取更多试验方法来评估安全性能,保证燃料电池车运行安全。

        今年6月,由中国、美国、韩国和日本共同牵头修订的UN GTR No.1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以下简称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法规)经投票表决,获得全票通过。

        UN GTR No.13制定了车辆在碰撞条件下系统完整性的要求,同时,本次修订在2013年发布的侧重于乘用车安全的UN GTR No.13一阶段(目前为二阶段)文本基础上,增加了对重型车辆的安全性要求,更加贴合我国燃料电池车辆物流、客运等应用场景中的试验需求。

        UN GTR No.13中规定的燃料电池车碰撞后完整性要求,包括燃料泄漏限值、封闭空间内的浓度限值和储氢容器位移。

        燃料泄漏限值:在时间间隔Δt内,氢气泄漏的平均体积流量不得超过118NL/min

        封闭空间内的浓度限值:空气中氢气浓度超过4%时遇到明火会发生燃烧,因此氢气泄漏不得导致乘客和行李舱内的氢气体积浓度大于空气体积的4.0%。如果压缩氢气储存系统的截止阀在碰撞后5s内关闭,且压缩氢气储存系统无泄漏,则满足要求。

        储氢容器位移:容器应至少在一个连接点处与车辆保持连接。

        由于氢气本身具有密度小的特点发送泄漏后会快速扩散当车辆发生碰撞后,泄露的氢气积聚在车辆内部封闭环境中,存在爆燃的风险。基于氢气具有无色无味的特性,当发生泄漏很难被发现因此需要在碰撞后进行封闭空间的浓度测试。

        氢气传感器可以测量空气中氢气的含量。这些传感器应经过可追溯的参考校准,以确保在空气中氢气浓度为4.0%时,其精度为±5%。

        此外,氢气传感器的测量能力至少应超过目标条件25%满量程。最后,这些传感器应能够在10秒内对90%满量程的浓度变化做出响应。

        在碰撞之前,氢气传感器按如下所述,放置于车辆的乘客舱和行李舱中。

        1.距离驾驶员座椅上方车顶篷250mm以内,或靠近乘客舱顶部中心;

        2.距离车辆内行李舱顶部100mm内,不会直接受到将要进行的特定碰撞撞击影响。

        3.在乘客舱后排座位前方,距离车内地板250mm范围内;

        安全法规中提出,传感器应牢固地安装在车辆结构或座椅上,不会被碰撞试验导致的碎片、气囊排出的气体和抛射物破坏,并由位于车辆内的仪器或远程传输设备记录碰撞后的测量值。

        氢气传感器在车辆停止后开始采集封闭空间内的碰撞数据。在碰撞后持续的60分钟内,应至少每5秒采集一次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在碰撞后60分钟测试期间,每个传感器的读数应始终低于目标标准4.0%

        试验内容除了上述提到的封闭空间氢气浓度测试,对于车辆不同的储氢方式,法规中也进行了针对压缩氢气储存系统和液氢储存系统(LHSS)的泄漏测试标准。

        为了更加符合国内燃料电池车辆的使用场景和技术特点,我国的相关机构和企业也开始进行有关燃料电池车辆碰撞测试的标准制定工作。有相关专家表示:燃料电池汽车总体的发展质量和水平还在提高,安全性是它的关键指标之一,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今年5月,在襄阳举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及系统耐久性标准专题研究组会议。GB/T《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主要讨论了测试对象、整车碰撞/滑车测试选择、不同类型车辆碰撞要求分类、压缩氢气储存系统温度测量等方面内容。

        为探索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成长路径,构建开放共赢的发展格局,氢启未来网将于1129日在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HVFC 2023中国(成都)氢能汽车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拟邀请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科研机构等相聚成都,共同探讨氢能汽车与燃料电池产业有关话题,搭建行业交流与合作平台,交流学术思想,助力产业发展。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传感器知识

公众号:德克西尔

传感器产品二维码

加微信

购买传感器产品

微信号:Drksir-13515810281

相关内容推荐
护栏碰撞监测光纤光栅技术的劣势有哪些?

护栏碰撞监测光纤光栅技术的劣势有哪些?

        光纤光栅测护栏倾斜碰撞存在以下一些劣势:        一、成本方面        1.设备及安装成本高:光纤光栅传感器及配套的解调设备等价格昂贵,且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专业的安装工具和技术人员,安装工作量大,人力成本也较高。        2.后期维护成本高:一旦光纤光栅传感器或传输线路出现故障,维修和更换成本较高,而且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增加了维护成本和难度。        二、技术复杂性方面        1.安装调试复杂: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安装需要精确的操作,对安装位置、角度等要求较高,且需要与解调设备等进行精确调试和匹配,否则可能影响测量精度。        2.系统集成难度大:要实现对护栏倾斜碰撞的有效监测,往往需要多个光纤光栅传感器组成监测网络,并与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系统等进行集成,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都较为复杂。        三、测量精度方面        1.温度交叉敏感性:光纤光栅对温度和应变同时敏感,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导致测量的倾斜碰撞数据不准确。        2.长期稳定性问题: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光纤光栅的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如光栅的反射率降低、波长漂移等,影响测量的长期稳定性和精度。        四、环境适应性方面        1.机械损伤风险:光纤材料较为脆弱,在护栏受到碰撞或外力作用时,光纤光栅传感器容易受到机械损伤,如光纤断裂、光栅损坏等,从而影响测量功能。        2.环境污损影响:光纤表面的污损、连接器的污染等会影响光信号的传输和传感性能,在户外环境中,灰尘、雨水、油污等可能会对光纤光栅造成污染。
2025.01.15
与传统井盖监测方式相比,智能井盖监测终端的成本效益如何?

与传统井盖监测方式相比,智能井盖监测终端的成本效益如何?

        与传统井盖监测方式相比,智能井盖监测终端在成本效益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以下是两者之间详细的对比:        一、前期投入成本        1.传统井盖监测方式:主要依赖人工巡检,需投入大量人力成本,且巡检效率低,在井盖数量多、分布广的情况下,需配备众多巡检人员,增加人力成本。        2.智能井盖监测终端:设备采购及安装需一定前期投入,如智能井盖监测终端设备本身价格,以及安装时的施工费用等。不过,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规模扩大,设备成本逐渐降低,且安装简便,单个井盖安装成本可控。        二、运行维护成本        1.传统井盖监测方式:人工巡检需持续投入人力成本,且难以实时监测井盖状态,发现问题滞后,导致维修不及时,可能使井盖损坏加剧,增加维修成本,还可能因井盖问题引发安全事故,造成更大经济损失。        2.智能井盖监测终端:设备维护成本低,如采用低功耗设计和大容量电池,减少电池更换频率,降低成本,且部分设备有远程诊断和升级功能,降低现场维护工作量和成本。        三、管理效率提升        1.传统井盖监测方式:人工巡检无法实时获取井盖状态信息,信息收集和处理效率低,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井盖问题,管理效率差。        2.智能井盖监测终端:可实时监测井盖状态,一旦出现倾斜、移位等异常,立即发送报警信息至管理平台,管理人员能迅速定位和处理问题,提高管理效率,且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可提前安排维护,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三、安全风险降低        1.传统井盖监测方式:人工巡检间隔时间长,难以及时发现井盖缺失、移位等安全隐患,易导致行人、车辆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智能井盖监测终端:实时监测和报警功能可及时发现并处理井盖安全隐患,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行人、车辆安全,减少因安全事故导致的经济赔偿和社会负面影响。        四、使用寿命延长        1.传统井盖监测方式:无法及时发现井盖早期损坏和潜在问题,井盖在恶劣环境或长期受力不均等情况下,易加速损坏,缩短使用寿命,增加更换频率和成本。        2.智能井盖监测终端: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提前发现井盖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调整,避免问题恶化,延长井盖使用寿命,节省更换成本。        五、数据价值挖掘        1.传统井盖监测方式:人工巡检只能获取井盖表面和基本状态信息,数据有限且难以深度分析和挖掘,无法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2.智能井盖监测终端:可收集大量井盖状态数据,如倾斜角度、位移变化、水位信息等,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为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精细化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2024.12.27
智能井盖监测终端的安装和维护成本占比情况是怎样的?

智能井盖监测终端的安装和维护成本占比情况是怎样的?

        以下是智能井盖监测终端的安装和维护成本占比情况的大致分析:        一、安装成本占比        1.设备采购成本:一般占安装总成本的 40%-60% 左右。如果选择功能较为基础的智能井盖监测终端,其设备采购成本相对较低,在安装总成本中的占比也会相应降低;而若选用功能更强大、配备高精度传感器及先进通信技术的设备,设备采购成本则会升高,占比也会随之增加。        2.安装施工成本:通常占安装总成本的 30%-40%。其中人工费用约占安装施工成本的 60%-70%,辅助材料费用占 30%-40%。在批量安装的情况下,人工成本可分摊,使得单个井盖的安装施工成本有所降低。        3.信号测试与调试成本:一般占安装总成本的 10%-20%。若安装区域的信号覆盖良好,无需额外增加信号放大器等设备,信号测试与调试成本则相对较低;反之,若需要对信号进行增强或优化,成本会有所上升,但总体占比相对不高 。        二、维护成本占比        1.设备维修成本:大约占维护总成本的 20%-30%。正常使用情况下,智能井盖监测终端的故障率较低,质保期内的维修成本可忽略不计。质保期外,如遇到电池、传感器等零部件损坏需要更换,会产生一定的维修费用,但占比相对不是很高。        2.电池更换成本:占维护总成本的 20%-30% 左右。若采用普通锂电池,一般 3-5 年需要更换一次,成本在 200-300 元左右;若使用太阳能等自供电方式,虽前期投入成本较高,但后期无需更换电池,可降低这部分成本。        3.通信费用:通信费用在维护成本中占比较小,通常为 10%-20%。每月通信费用约 5-10 元,按年付费的套餐费用会更优惠,总体来说,通信费用相对稳定且占维护成本的比例较低。        4.数据分析与管理成本:占维护总成本的 30%-50% 左右。如果使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或平台,需支付一定的软件授权费用或平台使用费用,这部分成本相对较高;若选择免费或开源的数据分析工具,可降低数据分析与管理成本,但可能在功能和稳定性上存在一定差异。
2024.12.27
在线客服

业务咨询

技术咨询

售后服务

PC端自动化二维码
135-1581-0281 (即时通话) 459879587 (在线询价) 135-1581-0281 (长按复制)
扫码加微信